近日,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特聘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學院張宏冰教授率領的團隊與其他合作者通過研究高爾基膜蛋白1(GOLM1),揭示了GOLM1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和機制,相關研究在國際心血管研究權威學術期刊《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發表。
缺血性心臟病、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是我國心血管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以動脈血管壁脂質堆積和慢性炎癥為特征的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缺血性心臟病和缺血性腦卒的主要病因,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抗炎手段。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動脈粥樣硬化病人樣本,發現循環GOLM1水平升高,進而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新靶點:GOLM1蛋白?。這種名為?GOLM1?的蛋白質在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垃圾”堆積)患者和實驗小鼠的血液、血管斑塊中含量異常升高。通過動物實驗證實,抑制這種蛋白能顯著減少血管炎癥和斑塊形成。
研究團隊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深入分析?它是如何危害血管的:一是??加速“垃圾”堆積?。GOLM1會“指揮”免疫細胞(巨噬細胞)大量吞噬血管中的氧化膽固醇,導致細胞變成充滿油脂的“泡沫細胞”,形成斑塊核心。二是?引發慢性炎癥?。該蛋白還會激活血管壁的炎癥信號,釋放大量促炎物質(如IL-6),形成“越堵越炎、越炎越堵”的惡性循環。
動脈粥樣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而GOLM1蛋白是加速水垢形成的“幫兇”。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能“精準拆彈”的抗體藥物,為心血管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實驗顯示,給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注射?GOLM1中和抗體?,4周后血管斑塊面積縮小近1/3,且斑塊結構更穩定,破裂風險降低。研究團隊已啟動針對GOLM1的抗體藥物臨床試驗,未來或為心梗、中風等疾病提供新療法。
據悉,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與張宏冰教授團隊長期保持深度合作,參與一系列重大科研項目,日前,為加強代謝性疾病與分子診斷實驗室建設,提升科研、臨床和教學能力水平,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特聘張宏冰教授為代謝性疾病與分子診斷實驗室名譽主任。